2018年4月4日 星期三

毛宗崗的生平與三國演義

毛宗崗是三國演義的作者之一,在三國演義的發展史上佔有舉足輕重地位。他的回評,是三國演義的導讀,更可以說是如何創作三國演義的重要資料。然而,真正認識毛宗崗的人,卻並不是很多,即使談到毛評的文章,觀點角度也不很公允。
本文目的,主要概述毛宗崗與他的回評,當中可分作三部份,第一,毛宗崗的生平與三國演義,第二,為毛宗崗翻案,第三,便是主要內容,毛宗崗對《三國演義》的評論。


毛宗崗的生平與三國演義

毛宗崗字序始,號孓庵。江蘇長州人。約生於萬歷晚年。父親是毛綸。曾坐館授徒。相信他有一定的學問。最初,《三國演義》的回評工作是由毛綸開始,毛宗崗在父親的影響之下,都一同參加有關工作。
年輕時的毛宗崗曾與文學名家金聖嘆交游,但是評改《三國演義》的工作,與金聖嘆扯不上任何直接關係。(這問題留待在第二部份中,暫不作討論。)

《三國演義》的回評工作,本來在康熙初年時,有已經初定,並打算付梓,但由於有人竊冒此書並據為己有,令原先決定出版的計劃擱置。直至,康熙十八年,李漁作序的三國演義的刻印本面世,(相信更早之前,已完成評改工作,但坊間流傳或非刻印本)《三國演義》終告完成。現在我們所看《三國演義》的內容,正是
此時改定下來。


為毛宗崗翻案

如果大家曾看過《三國演義》(毛評本),一定會發現一個奇怪的問題。為什麼金聖嘆會為毛評本作序,而且更評《三國演義》為第一才子書呢?
有關學者提出了不少質疑:
1) 金聖嘆生前只評了六才子書,《三國演義》不在其中。
2) 金聖嘆對於《三國演義》的評論不佳,這與序言有別。
3) 金聖嘆死於順治十八年,但毛評本卻是在康熙年間才完成。

由此推斷,毛評本的金氏序言,應是偽托的文章,毛宗崗造此文的嫌疑也最大。這推斷,令小弟曾經對毛宗崗的品德產生懷疑。

幸好,陳翔華先生找到了新證據,證明毛宗崗與偽序文無關。
陳先生在北京圖書館的善本室,找到了最早的毛評本的刻本,亦即李漁作序的那一
版本。發現偽序文的內容,與李漁的序文非常相似。經過詳細對照分析,發展偽序
文是「脫胎」於李序文。雖然,陳先生未清楚了解李序文演變成偽序文的過程,但肯定的是,毛宗崗與偽序文無關,毛先生的品德也沒必要再因此問題受懷疑的眼光。





毛宗崗對《三國演義》的評論


毛氏的評論,可分作三部份。包括「讀三國志法」、「逐回評論」、「夾評批語」。


「讀三國志法」是全書的總綱,開首第一段已經交代了毛宗崗對正統觀念的見解。
毛宗崗認為,「正統」、「閏運」、「僭國」是有分別。蜀漢是才是正統,曹魏
是僭國,兩晉南北朝都是閏運。所以毛宗崗同意朱熹以蜀漢為正統看法,而否定
司馬光以曹魏為正統的觀點。

申述了正統觀念之後,接著毛宗崗提出了三國三絕,所謂「三絕」,是指曹操、
諸葛亮和關羽三人。或者可以說,這三人是書中的重心人物。個人認為,曹操
是三絕中之最。因為毛宗崗所刻劃的大奸角曹操,既要寫他「奸」的品格,也
要突出「雄」的能力,如何把這兩大矛盾原素混合為一,肯定是一個大難題。
但毛宗崗都成功塑造出千古奸雄曹操出來。現在我們就看看毛宗崗如何評論曹操,
順便也觀賞他的文筆風采。

歷稽載籍,奸雄接踵,而智足以攬人才而欺天下者,莫如曹操。聽荀彧勤王之說
而自比周文,則有似乎忠;黜袁術僭號之非而愿為曹侯,則有似乎順;不殺陳琳
而愛其才,則有似乎寬;不追關公以全其志,則有似乎義。王敦不能用郭璞,而
操得士過之;桓溫不能識王猛,而操之知人過之。李林甫雖能制祿山,不如操之
擊烏桓於塞外;韓侂胄雖能貶秦檜,不若操之討董卓於生前。竊國家之柄而姑存
其號,異於王莽之顯然弒君;留改革之事以俟其兒,勝於劉裕之急欲篡晉。是古
今來奸雄中第一奇人。

可以看出,曹操雖然被醜化,但才能是沒有被貶低。


「讀三國志法」花了不少篇幅去闡明小說的寫作技巧。當中包括補斜法、前後對比,
呼應手法,在內容上,也強調曲折多變,緩急變化。既在談三國演義的技巧特色,
也談寫小說的技巧。

凡斜事之法,此篇所闕者補之於彼篇,上卷所多者習之於下卷,不但使前文不拖
沓,而亦使後文不寂寞;不但使前事無遺漏,而又使後事增渲染,此史家妙品也。
如呂布取曹豹之女本在未奪徐州之前,卻於困下邳時敘之;曹操望梅止渴本在擊
張繡之日,卻於青梅煮酒時敘之….(中略)

諸如此類,亦指不勝屈。前能留步以應後,後能回照以應前,令人讀之,真一篇如
一句。


這裡所說的,乃指補敘手法。然而,毛宗崗是以一組優雅句子「添絲補錦、移針勺
繡」。
不僅此點,其餘十五項內容技巧主張,都是此形式表達,如說伏筆法,以「隔年下種、
先時伏著」形容;說內容多變,以「星移斗轉、雨覆風翻」形容;說緩急變化,則以
「寒冰破熱、涼風掃塵」形容;談文章的連斷分隔,則以「橫雲斷嶺,橫橋鎖溪」形
容;說正敘與插敘運用時,又以「笙簫夾鼓,琴瑟間鐘」形容。因此,寫作技巧的名
稱相當活潑,乃「讀三國志法」的重要特色。


各回的評論,都是在每一回的開首,有的是內容簡介、有的是技巧分析、有的是
引出內容重點、有的是解釋令人疑惑的情節、有的是用兵之見、有的是對社會諷刺…
現就著兩個不同方面作重點介紹分析。第一,崇劉抑曹與崇曹抑劉的問題;第二,
對社會諷刺。

崇劉抑曹與崇曹抑劉的問題

無可否認,毛宗崗的回評,有強烈崇劉抑曹的取向。但是,這種取向不是盲目,而
是根據小說情節內容作評論。換言之,曹操表現出色的地方,毛宗崗是會讚許;相
反,劉備有缺點,也會不留情的揭露。透過回評,清楚地表達了曹操不是奸險小人,
而是一代奸雄;劉備是謙謙君子,也是一代梟雄。

我們先看看毛宗崗,怎樣評論曹操奸而雄的性格。

曹操一生無所不用其借:借天子以令諸侯;又借諸侯以攻諸侯;至於欲安軍心,則
他人之頭亦可借;欲申軍令,則自己之髮亦可借。借之謀愈奇,借之術愈幻,是千
古第一奸雄。
(17回回評)

曹操領軍十七萬攻袁術,日費浩大,借王垕之頭來安撫軍心。引起了毛宗崗對曹操
一生無所不用其借的看法。


操之哭典韋,非為典韋哭也。哭一既死之典韋,而凡未死之典韋,無不感激。此非
曹操北厚處,正是曹操奸雄處。(18回回評)

曹操敗退至淯水,思念典韋。於是大哭。

高帝躆床洗足以見英布,是過為傲慢以挫其氣,曹操披衣跌足以見許攸,是過為殷勤
以悅其心。一則善駕駁,一則善結納。其術之不同,而其能用人則同也。光武焚書以
安反側,是恕於人心既定以後,曹操焚書以清眾疑,是忍於人心未定之時也。一則有
量度,一則有權謀,其事同,而其所以用心不同也。帝王有帝王氣象,奸雄有奸雄心
事,真是好看。(30回評)

官渡之戰成敗的關鍵在於曹操突襲火攻烏巢。能順利奪取烏巢,乃因有許攸的重要情
報。而許攸的投靠,也證明曹操有結納人才的能力。

曹操前哭典韋,而後哭郭嘉。哭雖同而所哭則異,哭典韋之哭,所以感眾將士也。
哭郭嘉之哭,所以愧眾謀士也。前之哭勝似賞,後之哭勝似打。不謂奸雄之眼淚既可
作錢帛用,又可作梃杖用。奸雄之奸,真是奸得可愛。(50回回評)

事發於赤壁戰敗之後,曹操思念奉孝而慟哭。


再來便是兩側關於劉備的評論。


劉封有罪,而先主殺之,亦未得其當也。其不救關公,可罪;其不降曹氏也,可原;其
拒孟達於後也,可嘉;則其悔聽孟達於前也,亦可諒。而喪一義弟,又殺一義兒,誠
計之左耳矣。(79回回評)

關羽北伐失利,劉備罪責義子劉封,毛宗崗認為劉備殺劉封是不對。


或問先主令孔明自取之,為真話乎?為假話乎?曰: 以真則真,以為假則假也。欲使
孔明為曹丕之所為,則其義之所必不敢出,,也不忍出者也。知其必不敢出,也不忍出
者也。知其必不敢,必不忍,而故令之聞此言,則其輔太子之心不得不切。(85回回評)

這是白帝城托孤語的看法。劉備最終極的計謀,令孔明鞠躬盡瘁於蜀漢。




可以看出,曹操之「奸」源於心術不正,曹操之「雄」在於行為表現卓越。
至於,劉備方面,君子與梟雄性格,由於三國演義刻劃劉備的形象不及曹操出色,他
的君子與梟雄的矛盾性格未能成功整合,引致後來的人,誤會了劉備是一個長厚而近
偽的人,事實上,毛宗崗心中的劉備形象,就是一個梟雄與君子的混合體,所以在讚
美劉備仁義之時,也透露劉備的真情出來(62回的批語)。當然,在毛宗崗眼裡,曹操
以奸為主,以雄為副,劉備有一顆赤子之心,悲天憫人,即使有梟雄心志,還是瑕不
蓋瑜。

曹操不留關羽,以全其兄弟之義;玄德不強留徐庶,以全其母子之恩。兩人之心同乎?
曰:不同。曹操之於關羽,陽縱之而暗阻之,及阻之不得,而後送之;若玄德之於徐
庶,
則意送之而已。且曹操深欲袁紹之殺玄德,而玄德惟恐曹操之殺徐母。一詐一誠,相去
何啻天淵。

據回評的分析,兩人心態上存有分別,這也是正派人物為什麼一定是劉備,而反派人物
又一定是曹操了。




社會諷刺的部份

毛宗岡的回評中,穩含著對社會的不滿和控訴,貫注於小說創作與回評中,以憤世嫉俗
的眼光,加上冷嘲熱諷的筆觸來狠批社會惡習。

毛宗崗不只一次提到當時醫生質素的問題。其中有一段相當精彩。

….獨怪今之醫家,心則華佗救周泰之心,藥則吉平毒曹操之藥,殺人而猶執生人之
方,
生人而適作殺人之孽,吾不知其醫術居何等也。(23回回評)

對於社會上裝神作鬼的光棍和有關信徒,毛宗崗借了孫策和關羽來表明心跡。

孫策不信於神仙,是孫策英雄處。

又言:孫策之怒,非怒於吉,怒士大夫之群然拜之也。至今吳下風俗,最好延
僧禮道,并信諸巫祝鬼神之事,蓋自昔日而已然矣。(29回回評)

當關羽玉泉山顯靈時,毛宗崗更直接地表達對社會迷信的厭惡。

昔之和尚能感神,今之和尚善搗鬼。看靜普獨自一個在玉泉山修行,方是清淨法師。所
以能點化雲長耳。每見近日有一等沒髮光棍,略誦幾句多心經,輒欲升座說法,盜襲幾
句野狐禪,便稱棒喝宗門,聚徒成群,過都越國,哄動男女,填塞街巷,布施金錢。和
尚搗鬼,眾人見鬼,總是一派鬼混,恨不借雲長青龍刀一斬其魔障也。(77回回評)

又有一些不學無術,沽名釣譽,知其一不知其二之徒,毛宗崗也嘲弄一番。

孔明真正養重,非比今人之本欲求售,只因索價,假意留難;玄德真正慕賢,非比今
人之本不愛客,只因好名,虛修禮貌也。(37回回評)

今之學孔明者,不能學其決策草蘆,而但學其晝寢;學甘寧者,不能學其改邪歸正,而
但學其銅鈴錦帆;學孫權者,不能學其尊賢禮士,為父報仇,而但學其喪中爭戰;學徐
氏者,不能學其智謀節義,而但學其濃裝艷裹,言笑自若。為之一笑。(38回回評)

現在談的,毛評的第三個組成部份,即夾評批語。一直都比較少人注意這部份,最少
在小弟能接觸的資料中,沒有學者專門就這部份作討論。但是,這部份的重要性不下
於前兩部份。如果「讀三國志法」的功用,是全書思想內容的總綱,「逐回評論」是
分析章回情節,「夾評批語」便是用來模擬讀者的心聲。毛宗崗刻意在這部份,站在
讀者的角度來看三國演義,令人更有共鳴的感覺。然而小弟不打算引例子來供同好欣
賞,因為「夾評批語」的精彩處,定要與小說內容一起看,才能感受和體會出來。勉
強抽出來,只會令原先精妙批語,變得蒼白無力。
好像狠刃兄之前提到,毛宗崗有幾隻小字批語涉及張遼與徐晃之死,若果抽出來看,
肯定是毫無味道,把小說和批語一起嘴饞,才了解到當中另有暗示。也許,學者比較
少談論這部份,就是這原因。


總結

1)毛宗崗於康熙時完成回評本的工作。
2)偽序文不是毛宗崗寫的。
3)毛評是透過「讀三國志法」、「逐回評論」、「夾評批語」組成。
「讀三國志法」是全書總綱,「逐回評論」是每一章回的內容分析,「夾評批語」是模
擬讀者的心聲。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